公司动态

新加坡人有什么特点?

2023-08-28 阅读次数:

1. 追求short-cut. 从家到地铁站如果踩草地更快,一定会出现一条土路,然后过段时间,政府可能把那那里修成一条水泥小路。并且,坐轮椅和推婴儿车,必须全岛哪里都要走的到。地铁站一定要有电梯,楼梯旁边一定要有斜坡路可以推车上去,坐bus, 也要求 巴士车门口伸出一块板子,可以推车上去。连 Singlish 新加坡英语 也是能省的词都省了,只说关键词,如果某个意思 中文 或者 马来文更简洁就直接用其他语言替代英文词汇。总之,都是为了可以更便捷.

2. 尊重。 大多数新加坡人还是很守规矩,尊重他人的。不信,你去其他国家用纸巾占座10分钟试试。

3. 秩序。 排队的习惯深入骨髓。 并且对排队的管理也很好。去大多数地方,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应该在哪里排队。如果不画好排队的线和方向,新加坡人会很迷惑的。

4. 八卦和好奇。 新加坡高速堵车的一个重大原因不是因为 车祸,而是因为 旁边经过的车为了能看清楚车祸情况而减速。。。

5. 折扣狂人... 只要折扣给力,不管在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然后把好东西抢购一空。

6. “爱国” 和 抱怨并存。 新加坡人喜欢不停的抱怨政府,但是还很爱新加坡,尤其是回国一到机场的那个瞬间 有种莫名的舒服...

先写这么多吧 。。。常年观察新加坡人的潜伏者...

新加坡7年,纽约10年。最近10年也基本每年回去新加坡一趟(对,我用的词是回去,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喜欢新加坡,远甚于纽约,所以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回新加坡退休。至于大陆,离开太久了,已经接盘接不起了)。

作为一个在上海/新加坡/纽约都工作过的人来说,新加坡对我来说有无以伦比的优点:绝对性的安全,世界唯二的干净大都市和华人文化圈带来的饮食便利。唯一的缺点是天气热一点。

真的,泛亚中华文化圈的华人,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真的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这样,新加坡人和上海人的区别并不大于上海人和新疆人。

就连李光耀,那个被称为是苏伊士运河以东最纯正的英国人的新加坡国父和缔造者,仍然是个传统的华人:家长式的统治,事无巨细的安排,包括死后的儿子间的兄弟之争,都是很熟悉的华人套路。说个笑话,李光耀当年差点搞了世界现代史上的第一个计划生育:按照家长受教育的程度高低来允许生育...,这个连他的政治盟友都受不了,你能想象一个英美法系的英国大律师认真的考虑实施这种政策吗?所以,不管他受了多少英美教育,李光耀也还是一个华人。

所以呢,有什么特点?你可以想象一个中国城市,没有人敢贪污(注意,我说的是没有人敢贪污,不是没有人想贪污,前者是被约束,后者是道德),没有人敢犯罪。那么那个城市里的人的心态,就很像新加坡人了。

=======================以下是原答案====================

讨论区日益开始讨论新加坡好或者不好(而不是新加坡人的特点)。我这里统一说一下:

任何一个地方不在于好或者不好,在于它是不是适合你。对于我这种在纽约郊区也要住豪华公寓不开车吃中餐定期牌局懒得和白人打交道的人来说,新加坡完美。对于我有些需要大房子豪车,每周钓鱼游艇打高尔夫,天天后院修理草坪种菜养花,夏天度假屋,冬天滑雪几个星期的朋友,新加坡就相当糟糕了(另外还包括重度烟瘾酒瘾,新加坡太贵了)。

你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公司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自己是谁,生活的满意吗?有没有得选?而不是你邻居是谁,同事是谁,认识谁

大家共勉之

有什么是你到过新加坡才知道的?

马来西亚华人来回答

自己并没有认识很多新加坡人,只能以自己的经验来回答


新加坡人自己也承认他们kiasi (gīa xì) 也kiasu (gīa sù),这是福建话。中文意思就是怕死又怕输。新加坡家长会逼小孩参加很多补习班才艺班,很在乎小孩的成绩,非常非常关心自家小孩的一切。为什么?因为他们怕输给别人家的小孩啊,还不是小孩怕输,是他们的父母怕他们的小孩输给别人家的小孩。和大多数youtube看到的typical asian parents一样,小孩考试没有A他们就不满意了。考A-会问你为什么考不到A,考到A会问你为什么考不到A+,反正我从小身边没有这样的父母所以看到新加坡人都这样也是蛮意外的


新加坡人真的有一种迷之优越感,一边说着客气话一边看不起你。我以前认识的新加坡华人都不会讲华语,你会讲华语还会被他们看不起...他们就算有些会讲中文也会假装他们不会或者故意用很生硬的语调来说,有些甚至觉得会讲华语很丢脸(什么心态)。 他们现在开始慢慢鼓励你说华语也只是因为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他们虽然英文说得顺,不过他们的英语还是会混闽南话,这个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马来西亚华人讲英语有些可以混马来语华语广东话和闽南话....


怕死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他们就像新加坡导演梁智强的电影里那样,听政府的话。一边抱怨政府抱怨mrt抱怨公共巴士,一边对着政府笑着say yes。他们非常的遵守法律所以治安也是真的好


如果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待了蛮久的推荐你们去看看梁智强的电影。他的电影中国人可能不能理解那些笑点,不过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都能get到,所以通常梁智强的电影在马来西亚也上映的话票房也蛮好的。


在这里还是要推广自己国家的旅游业。欢迎大家来马来西亚玩,虽然我们国家被前政府搞得很烂,不过我们这里的华人真的很nice, 而且华人传统保持得比新加坡好哈哈哈哈哈

答主先前在欧洲生活了五年,如今在新加坡工作,可以来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虽然年轻人完全融入了西方文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大多数华人家庭还是非常重视华人传统——宗族文化和宗教信仰。这里的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伦理道德,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习惯。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自称“福建人”(hokkien 郎),而福建人自古以来有很多很多的神要拜,所以新加坡也承袭了所有的文化习俗。

春节的时候会带着年货、红包走亲访友,橘子是必不可少的,上门拜年,要双手各捧一个橘子,递给亲戚好友,并道一声“大吉大利”。对方笑着接过,同贺“新年快乐”。若有小辈,即便是远房亲戚,定会包上2元、6元、10元、20元新币(金额以亲疏为界、视各家情况而定)的红包,小孩子喜滋滋地拿上,就坐在地上组起了牌局。这些小红包,家长是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绝不离手的橘子
小伙伴们的红包扇子

拜年的时候,主人家中会摆出会各式各样的南洋风味中式点心,放在茶几上,供客人品尝。我最喜欢的一种甜点叫“黄梨酥”,它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华人在过农历新年时,不可缺少的年饼之一,也是早期峇峇娘惹的传统糕饼之一。“黄梨”谐音“旺来”,有招财和好运之意,十分讨喜。黄油制成的酥皮包裹着新鲜凤梨熬成的馅料,辅以八角、丁香来提味,口感妙不可言。

外间市集也有黄梨酥售卖,但比之家庭作坊的工艺确有云泥之别。因这制作工艺有些复杂,每年过年家家户户才费时烘培,我有幸得到一盒,也不舍得一下吃完,总能留到三、四月间,才把盒子依依不舍地清空。

长这样~
中式点心一角~

新加坡人最喜欢热闹。因此新加坡的商户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处处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此时是2020年5月,新加坡因新冠疫情而封国。回忆起去年大街小巷的摩肩接踵,真是欣羡不已。我向来爱往人多之处去,爱凑这热闹。华灯初上的滨海湾,璀璨夺目的夜景,耳边萦绕着“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天气依然炎热,在室外呆久了难免汗流浃背,去附近的档口买一颗椰子来小啜,一下子就消散了暑气。空气里弥漫着喜气洋洋,这是南洋新年的另一种风情。初五迎财神,市区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特别是滨海湾金沙一带,拜完财神进赌场小试牛刀的大有人在。

街边的涂鸦墙也增了新年的色彩
滨海湾花园的新年市集
新年的花灯
当当当!!!财神爷的迷弟迷妹们来了
人山人海的迷弟迷妹们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自小喜爱灯谜。新加坡有一个灯谜协会,每逢节日都会举办“射虎”活动,灯谜亦名灯虎,故南洋这个节目,仍保留了传统的名称。报谜底也很有仪式感,你需要先报出制谜人的名号- 主持人击鼓 - 再报出灯谜的坐标 - 主持人再击鼓,你若是答对了,主持人就会连敲两下,递过纪念品。灯谜并不如何难猜,比之家乡温州工人文化宫的灯谜活动,当然是浅显许多。

我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的……因为一眼看到“哪吒父子皆英豪“。

秒答引来阵阵侧目。

“射虎台”

去年的中秋也在新加坡度过。其实新加坡人真的很注重仪式感,即使是平常人家,在政府组屋里也一样庆祝,邀请亲朋好友来到,陈设瓜果月饼,开心闲话家常。常年在外企工作的我此时听到粤语、闽南话、普通话,倍感亲切。电视里播着的是凤凰台、TVB、新加坡本地新闻,因我初来乍到,这家的长辈们对我的来历也是抱有些许好奇,但并不唐突。说起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亦是连连称道。饭后,大家品月饼、吃汤圆,我更是有幸由主人家阿公带着,观赏了走廊上精致小巧的盆景和园艺作品。

平常家庭的中秋聚餐
姜汁汤圆~
中秋点灯~

虽然新加坡也庆祝圣诞、阳历新年,但是商业气息更加浓厚,远远没有传统节日来的温馨。在我和小伙伴们的探索过程中,发现这里保留了大量道教、佛教等宗教建筑,(在宏茂桥一带的槁林宫就供奉了三王府大人、杨府元帅、大二三爷伯等道教神仙),也有游神、乩童等福建、潮州一带沿袭的传统宗教活动。在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也专门开设了当代道教研究等课程。不禁惊叹,原来在海外,也有一处地方,保留了我璀璨的中华文明。

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并不反中反华。「英语好」反而不是优点——因为人人都会讲。他们愿意讲华语,也骄傲自己会讲华语、写简体字。电视里播过央视版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他们也会追庆余年、如懿传、延禧攻略。随着更多的交流、贸易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华人回到过中国、寻觅过他们祖先的南洋梦开始的地方。我在此地交心的新加坡、大马华人,性格中也保留了百年前华人的淳朴守礼,与他们交流相处,只觉得举手投足之间极有「分寸感」,也会辩证性地看待当下世界格局、中国的崛起于新加坡的发展意义。

正因为这样的「professionalism」,在这里工作是轻松的,因为你不必在意欧美生活可能面临的歧视、不必纠结于所谓的「办公室政治」,所以心是轻的,因为没有人际关系带来的负担、压力,只要端端正正地做好工作,就好。

哈哈,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看到了百年之前华人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却还不曾了解如今的网络语言、微博热搜、抽象话等等衍生的亚文化,所以说华语的时候还存留着那传统的淳朴和谦恭。

虽然还算年轻,我却是极恋旧的。于我而言,能在离家千里之外,发现摩登格局之中尚存的风俗文化,想象中不一样的人群,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了。

曾在新加坡生活了12年,学习、生活、工作中接触过的新加坡人的特点如下:

  1. 吃面食(不管是汤面还是干面)的时候必须用筷子先把面放在勺子上然后再吃进嘴里,和绝大部分只用筷子吃面的中国人完全不一样。
  2. 把傍晚的“傍”字读成pang,几乎所有新加坡人都这么读,连很多中国人在新加坡住久了都跟着入乡随俗说pang wan了。
  3. 形容一个东西脏,必须用“肮脏”两个字,比如中国人说“桌子很脏”,新加坡人会说“桌子很肮脏”。同样地,形容别人或自己很懒,必须用“懒惰”两个字,比如中国人说“我懒得学习“,新加坡人会说”我懒惰学习”,中国人说“外面这么热,我懒得出门。”新加坡人会说“外面这么热,我懒惰出门。”
  4. 新加坡人喜欢用“几个字”来表达时间里的分钟,一个“字”代表5分钟,比如说12:05,新加坡人会说"12点1个字",又比如说08:25,新加坡人会说“8点5个字”。
  5. 新加坡人的Singlish除了语调奇特外,个别的发音很有特色。that念成dat,tomorrow念成tomollo,最典型的是one two three念成one du tree,基本上t的发音都和d一样。你要买一份两块五的鸡饭,小贩会把价格说成:“Du fifdy”
  6. 受英文思维影响,新加坡人讲华语的时候很少说“万”这个数词(打麻将时除外),比如15000他们会说“15千”,30000会说“30千”,你给他们说“万”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在脑子里把万转换成千后再来理解你的意思。
  7. 新加坡华人说话会中英问混着说,有时候加点福建话(闽南话)和马来话,读大学的时候我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我问什么时候还,那人回答是:“Anytime before 九点半。” 另外他们在讲华语的时候经常带有一个词“then”。比如:“Then,我跟你讲哦...”,其他的还有:“Actually 我跟你讲哦...”“And then哦,他们就酱走了。”“Then after that我们要酱紫...”,闽南话出现最多的口头禅是“Wah Lau Eh”(“我老爸”的意思,表示惊讶),“Si Peh Sway”(“非常倒霉”的意思),“Tio Bo?" ( “对吗?”),“Chin Chai“ (读成青菜,“随便”的意思)之类的。 而马来话说的最多的是"Makan"("吃”的意思),这是个不分种族全新加坡人都会用的马来话词汇,通常用来问别人要不要一起吃(早、中、晚)饭,非常省事,非常方便。还有一个常用的马来语词汇是“Alamak”,和英语的“Oh my gosh "一个意思,有些华人比较爱用。
  8. 新加坡人对亲戚之间的辈份和称呼一律简化,什么大伯、小姨、二姑妈、三姨爹,到了新加坡人这里全部是uncle、auntie带过,遇到同辈的堂哥,表妹之类的全部用cousin带过,如果是配偶那边的亲戚最多在后面加个in-law,非常省事,不像中国人一定要分清楚姑妈和姨妈,表哥和堂哥的区别,还有前面的大、二、三、四.....幺(小、老)之类的。另外也不要没事去问新加坡人或者给他们讲解什么是妯娌、连襟之类的,他们绝对一脸懵逼并且也没兴趣去听你给他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9. 新加坡人kia su又kia si(闽南话“怕输、怕死”的意思),kia su体现在做任何事都不甘于人后,而且非常喜欢从众(比如商场、餐厅排队)。kia si体现在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对有一定风险的事情畏手畏脚,不愿轻易尝试。
  10. 食阁(food court)里人多没有位置坐的时候新加坡人喜欢用纸巾、雨伞之类的占座位。
  11. 新加坡人朋友之间(甚至男女朋友)聚餐、出去玩基本全部是AA,如果你请对方一次,对方会一直记在心里下次请回给你。
  12. 新加坡人过春节时包的红包很少,一般介于2-20元新币之间,过年的时候最喜欢在牛车水的“林志源”排队买肉干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客户。
  13. 新加坡人也玩麻将,但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瘾不大,一般只在大年三十或者初一初二和亲戚朋友小玩几把,输赢也不多。中老年人爱打麻将,但是因为新加坡没有茶楼、会所,他们一般喜欢在宗乡会馆或者民众联络所(Community Club)里打麻将。
  14. 新加坡人不会说“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四个词(有部分去中国生活过的懂这些词的意思,但是基本不会说),他们只会说“巴士”、“MRT”、“LRT”、“德士”。
  15. 新加坡人整体比较务实,做事讲究效率和诚信,什么东西都要black and white(白纸黑字写清楚),免得将来扯皮。
  16. 新加坡人的华语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健在的80岁以上的新加坡人以方言交流为主、官话稍弱。60、70岁这一代的代表着华文水平的巅峰(英校毕业,从小家里父母只讲英文的除外),大部分听、说、读、写样样精通,那个年代读过华校和南洋大学(不是今天的NTU南洋理工)的新加坡建国一代的华文水平甚至不输给同时代的中国人。40-50岁的写作能力欠缺,听、说、读还是可以的。30岁左右的就只剩听、说了,20以下的父母只讲英语的,甚至只剩下听了。而且他们大部分对自己华文水平不够的状况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地铁上发现某位20出头的新加坡年轻人认认真真读《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的概率基本和你中“马票”头奖的概率差不多。
  17. 新加坡人热衷博彩业,尤其爱买“马票”(就是选四个数字的4D下注方式),他们喜欢从新闻热点事件中去找四个数字,比如新闻配图中出现的汽车的车牌号、门牌号或者电话号码的其中一段来作为自己下注“马票”的数字,他们把这种迷信的方式称为“求真字”。
  18. 虽然同为华人,但是新加坡人没有那么强烈的赡养父母的观念,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孝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更像朋友,彼此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父母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我在新加坡12年认识的上百个新加坡本地人中,哪怕年龄再大的单身人士无论男女,都没听说过有谁被父母逼婚的)和事业,年轻人结婚父母也不需为彩礼、房、车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替儿女操心,新加坡人不讲究这个东西。另外也很少有老人帮忙带孙子,一般都是父母亲力亲为或者请菲佣帮忙照顾。

先说这么多,有人追更的话再补充。

平台注册入口